欢迎来到新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学校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学习园地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做好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的思考
作者: 编辑:sjc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8日 10:27 点击:[]
当前,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数据化程度越来越高,数据化已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购物网站的推荐广告、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大到全国人口迁移的趋势、相关制度规程的制定,数据无疑都体现出了巨大的作用,一个全新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而对于审计工作来说,大数据环境下,势必对审计思路、审计方式方法、组织模式及相关制度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要求审计工作从信息化初级建设阶段逐步走上大数据建设、利用阶段。在这样的环境和形势下,如何利用大数据开展审计工作、大数据又能给审计工作尤其是投资审计带来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大数据体系的构建

  大数据环境下,开展审计工作,需要将各行业各部门的形形色色的各类数据整合起来,转换成为审计工作需要的大数据,即建立审计大数据体系。通过构建审计大数据体系,把一个个具体审计项目的信息孤岛关联为有机的、整体的、全面的大数据资源,将一次性使用的 死数据 变成具有长时间生命期的能够不断使用的 活数据

  审计大数据体系构建的关键点在于有效性。有效性,实际包含时间上的及时性、追溯性,内容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边际的关联性。一方面,审计所需数据必须是及时的、可追溯的,至少包含审计所涵盖的时间区间,同时进行必要的追溯和延展,才能保障审计事项具备期间完整的信息资料。另一方面,提供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极大地左右审计力量的投入,甚至影响最终的审计质量。如今的审计事项链条长、幅面广,单纯的某单位业务数据可能无法完整呈现事项的全貌,因此就需要其他部门或单位的数据信息来辅助支撑信息的展现。例如,对某施工企业的经营状况的了解需要工商登记注册信息和税务纳税信息,而通常情况下这两种数据是无法直接关联的,企业名称登记的不规范导致计算机分析无法直接进行关联,此时就必须利用组织机构代码进行关联,从而完整地呈现该企业的经营状况。为此,构建审计大数据体系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定期报送机制。在适当周期下的定期报送可以解决及时性和追溯性,同时避免因数据获取而耽误审计项目进展。
  二是以制度规范配合审计工作。用制度来约束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企业、机关对审计工作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审计获取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
  三是建立专业数据分析团队以有效整合数据。审计取得多个部门的数据后不应仅是简单的堆积和罗列,而是要充分利用数据间的关联性开展分析。因此,需要建立一支整合、分析数据的专业队伍,从了解各部门的主要业务流程入手,熟悉数据结构,能够将多个行业的业务数据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信息链条或信息网,从多个角度、维度来支撑审计工作对于信息的需求。

  二、大数据环境下如何更好的利用数据

  审计大数据体系构建好后,如何更好地利用数据是开展好审计工作的关键点。大数据环境下,单兵作战、单系统分析、单审计项目应用已经不能适应审计发展的新需要。要着力树立大局意识,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多部门、多系统、跨行业的大数据审计资源,从而实现在组织架构、现场管理、数据资源、信息传递等多方面的审计大协同作业。可以先考虑建立各专业数据审计平台,最终构建全国范围的审计数据技术支持总平台。 最后依托 网络化管理及云计算技术逐步将各个数据平台、各个数据中心及各级审计机关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立起审计大数据环境资源平台。
  
  大数据环境下利用数据做好审计工作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努力探索。大数据环境的利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要等数据全了再开展审计,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就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我们对现有数据充分利用,探索在现有数据下的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是做好审前投入。这里的前期投入主要是指大数据分析工作。可适当设立分析课题,对某些热点或风险点问题进行常规分析研究,给予团队一定的时间和人力保障,对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三是做好法律保障。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从法律上、制度上规范国家审计范围内各个单位和部门的各类电子数据的规范性以及报送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风险防范

  信息是把双刃剑,大数据更是如此。我们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成果时,也不断地饱受大数据的侵扰。因此,在大数据的风险管理方面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严格数据传输存储使用过程的保密管理。
  二是建立分层的数据分析形式。
  三是建立数据授权制。(刘云辉   张萃   关琦   李月明)

上一条:关于加强审计结果运用的思考

下一条:完善内控制度 发挥内控作用

关闭